6月6日,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顺利出坞。
6月6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出坞。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资料图)
作为船舶工业最高水平的象征,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先后攻克多项核心技术,形成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
6月6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出坞。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在奋力摘取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历程中亦有镇江科研人员的助力:江科大海洋装备研究院(下称海装院)研发团队开展科技攻关,帮助承建方一举攻克了邮轮建造过程中薄板矫平作业的技术难题。
“镇江力量”
助推“爱达·魔都号”顺利出坞
2018年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开始薄板建造时,承建方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找到海装院。
原来,国产首艘大型豪华邮轮是典型的薄板船型,其80%的结构由薄型钢板建造而成,在焊接、转运、吊装、拼接过程中极易产生变形。
若变形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邮轮的重量重心控制和美观度,无法达到交船要求。
传统的船舶矫平方式采用水火矫正,大型邮轮建造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水火矫正不但对操作人员作业水平要求极高,而且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直接影响到其他建造工序,耽误建造工期。
江科大海装院院长、教授谷家扬回忆:彼时海装院正在在开展薄板矫平的相关技术研究。接到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的请求后,海装院迅速组建了一个技术攻关团队,用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矫平设备研发与设计制造。
海装院研制的矫平设备
团队研发该项技术前国内船舶电磁矫平设备基本依赖进口,采购和维护成本高。
研发团队技术负责人许静告诉记者,参与如此重大的国家级工程,团队成员感到非常激动,但压力倍增,“不仅碰到的技术难度很大,还要绕开国外技术壁垒,开辟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方案。”
最终,研发团队勇挑重担,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采用基于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的矫平技术方案克服了疫情及各种环境的影响,研发了一套国产高质量电磁感应矫平装备。
海装院研制的矫平设备
该设备作业效率是传统水火矫平的5-8倍,且矫平过程中不需要水冷却,不影响其他作业工序,由此大大缩短船舶建造周期。
继续发挥开发能力
支持镇江海工装备产业链做大做强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以公司和邮轮项目组名义向海装院发来感谢信,点赞海装院研发人员时刻关注电磁矫平设备运作情况,做到24小时全天候响应,为电磁矫平设备的稳定运行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研发团队驻扎外高桥,多次连续奋战到凌晨两点,让我们十分感动,获得了生产部门普遍的认可和好评。江科大海装院展示了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专业、敬业的团队合作精神!”
矫平作业现场
收到感谢信后,研发团队非常振奋。他们再接再厉,后续还针对大型邮轮内部结构矫平的需求,为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专门研制了小型化的矫平设备。
据统计,海装院前后共提供矫平设备8套,自2021年初投入使用以来,为国产首艘大型豪华邮轮完成矫平面积累计约20万平方米,有力保障了邮轮结构工程计划的推进。
不仅如此,这项技术还惠及更多船舶企业,目前已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推广应用,尤其在超大型汽车滚装船的矫平作业中得到大面积使用。
“大型邮轮和航母以及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一样,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装备建造能力和综合科技水平。”谷家扬说,得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出坞的消息,大家感到非常自豪和兴奋。当前,镇江倾力打造的“四群八链”产业体系,就包含海工装备产业链。做强海工装备产业,海装院责无旁贷。近年来,海装院与镇江船厂、大津重工等镇江市众多船企有过合作。
研发团队成员
谷家扬表示,海装院将继续发挥高校在产业链中关键技术和前沿产品的开发能力,全力服务支持镇江海工装备产业链做大做强。同时,立足镇江和江苏,面向全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国内国际竞争力,将海装院建成为长三角地区一流的海洋装备研发机构,为我国高技术船舶及高端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提供智力支撑。
(来源:今日镇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