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和评价当代书坛的“ 丑书 ” 现象?

2023-07-08 09:38:35 来源:个人图书馆-吕剑藏书

何应辉书法


(资料图)

王世国/文

书法精英是当代书坛出类拔萃的少数人,能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就决定了他们一定是拒绝“平庸”,具有“反叛”“先锋”“时尚”和“标新立异”的明显特征。这些特征自然会在他们的创作中突出地表现出来,在书坛上引起震荡、不安和骚动,赞美褒奖者有之,抨击批评者有之,攻击谩骂者亦有之。浏览网页就会赫然发现,何应辉、程风子、石开、白砥、王冬龄、于明诠、刘彦湖、沃兴华、王镛、曾翔等当代书法精英竟然被网民列为“中国十大丑书”!

程风子书法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有着天然鸿沟,彼此往往难以沟通,不能同频共振。自认为懂得书法,甚至经常临帖挥毫的大众,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些人为何要把字写得那么“丑”! 结果,这些书法精英在大众审美中成了不被理解的一群人。

其实,对于艺术的品评应当超越外在形式上的美丑,应该不论美与丑,只论艺术表现的好与坏、优与劣。因为,从审美心理上说,人们认为美的事物往往都是自己熟悉的、感觉愉快的东西,而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陌生的、奇怪的东西则往往感觉不愉快,甚至心生恐惧,就会被认为是丑的。

石开书法

如果以美与丑作为艺术评价标准的话,那么对于追求个性和创新的艺术家来说,这无疑是灾难性的。因为,具有个性和创新的艺术作品必然是人们不熟悉的、陌生的、奇怪的,会被认为是“丑”的东西。而被列入“中国十大丑书”的书法精英,都是具有艺术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书家。他们不过是想拒绝“平庸”,为了在无数人曾经走过的、现在依然拥挤的传统书法之路上,另辟蹊径,脱颖而出。

白砥书法

魏晋以来,以“二王”为代表的文人书法,遵循着平衡、均匀、整齐、文雅的审美法则,符合儒家“中和”“中正”的审美理想,历代都被视为正统,哪怕是在碑派书法盛行的清代,依然不可动摇。当代书法精英知道,要想“创新”,写出新风格、新面貌,就必须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说一定要将字写得不规整、不匀称、不平衡、不精雅。而谁写的字是这样呢?就是那些初学写字的儿童,或者略懂书法的写手,或者是那些俗人、工匠,他们粗通文墨、没有受过系统的书法训练,因此写得粗糙、歪斜、稚拙,与传统文人书法的形成鲜明对比。

王冬龄书法

先秦古玺、秦代诏版、秦汉瓦当、简帛遗墨、摩崖刻石、刑徒砖铭、穷乡墓志、敦煌写经等,这些古代无名之辈的书法对于今天那些熟知古代经典碑帖的大众来说,完全是“陌生的”。正是这种“陌生感”和其中蕴含着的天真自然的意趣,具有“新奇”的美感。书法精英们正是发现了它的审美价值,找到了批判传统文人书风的利器和书法创新的元素。他们采用的方法是:

于明诠书法

一是用笨拙对抗端正:无论古代还是今天,凡是初学写字的人写出来的字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字形大小不一、笔画长短不齐,歪歪倒倒,一点也不端正。而当代精书法也正是具有这样的特点,不仅作品中的字大小不一,甚至大小相差数倍以上;有的夸张放大字偏旁部首,刻意造成不对称和不平衡感。他们当然懂得书法结字的法则,但是就是要用看着像是初学者的笨拙之态,来创造一种类似儿童艺术或“素人之书”的天真拙趣。

刘彦湖书法

二是用荒率对抗精致:传统文人书法讲究笔法,中锋用笔更是“千古不移”的信条;力求点画线条首尾精到,行笔最忌“信笔”。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传统文人书法的精雅书风。而精英书法的用笔、结字率意,起笔收笔不再讲究“藏头护尾”,而且线条简单、僵直,很少起伏、变化,没有弹性;再加上枯笔、飞白、破锋的大量运用,更显得线条粗野;书写时也不避侧锋,笔尖、笔腹、笔根全都可用,就像一个完全不懂得书法笔法的初学者。他们舍弃了文人书法精致的点画和文雅的韵味,却得到了线条的质感和风骨,充分发挥了毛笔丰富的表现力。

沃兴华书法

三是用冲突对抗和谐:传统文人书法在章法处理上,字与字之间多以中轴线纵直排列,整齐、统一、均匀。这种具有很强的秩序、一致、整齐的章法,能够产生和谐的美感,方便观众“看图识字”和“阅读作品”,给人带来“辨认的快感”,很容易在审美心理上取悦于人。而精英书法的结字造型多用夸张、变形、对比的艺术手法,而且打乱了字的排列秩序,字与字和行与行之间彼此冲突,大小和形态各异的字错杂排列,看起来很不均匀、很不规整,就像乱石铺街,追求的是“冲突之美”。

王镛书法

总之,当代书法精英受到2 0世以来西方反传统艺术思潮的影响,汲取了古代民间书风,从中获得书法创新的元素,打破了魏晋以来文人书法的传统,破坏了数千年来书法讲究平衡、均匀、整齐、精雅的审美法则,创造出朴拙荒率的新风格,给当代书法增添了一抹亮色,难能可贵。可是为何却不被大众审美认可,反而被指责为“丑书”?我想,除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客观存在的差异之外,还有就是其本身还不够完美:

曾翔书法

一是这些精英书法将毛笔当作画笔,写字变成画字,丧失了书法书写的特性,往往只有线条而无点画,笔法简单粗糙,没有细节的丰富变化,未能做到拙中藏巧。二是由于过度关注作品的形式构成,字与字之间缺乏笔意连贯和气息贯通,导致整体和谐性较差;结果“杂多”而不“统一”。三是无序的章法和难以辨认的字形也让观者心理上产生一种严重的“挫败感”和抵触情绪。况且,民间“素人之书”与“江湖俗书”原本只有一步之遥,信笔书写,字形散漫,也极易成为俗书。

朋友,对此你怎么看?

2023年5月31日《书法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