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一声汽笛长鸣,贵州省余庆县沙湾码头,27艘满载黄磷渣的500吨级船队驶向重庆涪陵,乌江水运迎来新春首航。
驾驶舱里,船长赵成墙很是激动:“按下开船的引擎,就像摸到了乌江的脉搏。恨不得一下子飞船过坝,顺流直到重庆呦!”
【资料图】
当亲自乘船通过一次贵州省遵义市境内的乌江构皮滩水电站后,记者才明白赵成墙口中“飞船过坝”的真正含义。高达232.5米的水电站大坝,把乌江拦腰截断。“飞越”大坝,货船要搭载升船机承船厢,经过山体隧道,来到大坝旁的半山腰。再沿着山间百余米高的渡槽,分三级从高到低,翻过大坝,再重新回到下游航道。
“这是目前世界上通航水头最高的通航工程!”赵成墙说,这让跑了30多年船的他,体会到了“天上行船”的感觉。
“天上行船”,让中断近20年的乌江水道重新贯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充分利用水电资源,乌江上先后建设了10座大中型水电站,在成就“西电东送”的同时,由于建设能力有限,没有充分考虑通航需求,乌江航道被大坝截成数段,本世纪初,乌江水道彻底断航。
如今,在崇山峻岭之间架桥开路,建设出的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在创下世界上首座采用三级升船机方案的通航建筑物、拥有世界上单级提升高度最大的垂直升船机等6项世界纪录的同时,宣告乌江全线复航。由此,500吨级货船可以上溯至贵阳开阳港,乌江航运再现勃勃生机。
“水运运量大、成本低。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畅通北上长江、南下珠江的水运大通道,对贵州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在对乌江航运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时,贵州省省长李炳军特别强调。
乌江航运条件的改善,为无数往来乌江碧波之间的水运人带来了新机遇。
“通航前,上游的磷矿和其他货物要想‘翻坝’,必须上岸走一段公路,再周转到下游码头重新装船。全程需要小两天。”赵成墙告诉记者,“现在货船乘着‘电梯’上下,一两个小时就可以翻越大坝,不仅节约了运输时间,更大幅降低了货运成本!”
“一艘500吨级货船从贵阳开阳港至重庆涪陵港,目前的‘一船直达’较之原先的‘公水联运’,成本节约2万元至2.5万元。”沿河乌江轮船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杨广算了一笔账。
就在乌江新年首航的同一天,贵州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统筹起贵州全省港口园区和航运资源,2023年的运量目标是120万吨,比过去翻一番!
不仅江上,水路沿途的产业也都铆足了劲儿!
乌江上游,贵州磷化集团按下了春日里的“快进键”,各大基地主要生产装置都拉满了自己的“进度条”。记者走进一家化肥公司,只见宽大的运输带上,一只只金黄色的编织袋被迅速注满,快速向前移动。在这里,近2000名员工正加班加点,抢抓开年新订单。
“现在运输便利了,我们的市场订单充足得很,一季度计划生产化肥25万吨!这个春天我们要做好原材料储备,合理安排生产,为春耕提供保障。”公司生产部副部长告诉记者,该集团仅1月便完成磷矿石生产102.58万吨,服务农牧渔业产品44.39万吨。
在贵州思南一家造船厂的码头,新造的10艘货船在水面整齐地一字排开。造船厂车间内,吊机来回移动,机器的轰鸣声、电焊的咝咝声、叮叮的锤打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忙得热火朝天,2艘货船正在加紧建造。
“过去我们要想方设法找市场,现在是市场来找我们。”船厂员工的话满含希望,“借助乌江水运全线复航的机遇,今年年造船产值还要超过4000万元。”
如今,河道两岸的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石材产业基地加速聚集,石材、水泥、砂石骨料等产业因势而动。贵州思南一家水泥企业总经理刘誉斌说:“我们生产的低碱水泥,在省外有很好的市场。过去因为公路运输成本较高,一直没能打开销路。思南港运营后,水泥每吨运输成本可以节约50元,这让我们更有信心参与全国大市场。”
据悉,今年乌江临港园区、梯级渠化工程、航电枢纽工程和重点港口码头航运服务项目建设都将加快推进。
“一条江就是一条经济带!这几年,贵州的高铁高速建设突飞猛进,现在又补上了水运短板,深居内陆的贵州有了更加综合的运输方式。”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邵勋告诉记者,2023年,贵州将加快发展水路运输产业,继续推进造船和运输补贴政策,提升乌江船舶运力,建设余庆港沙湾物流园区、贵州涪陵港口中转基地,全力助推“黔货出山”。
“我父子两代人都在乌江上当船长。现在乌江航运条件变好了,之前去外地讨生计的老船长、老伙计都回来了。”赵成墙对乌江的未来满怀期待,“现在,年轻船员的热情比我们还高,春天来了,得加把劲!”
(光明日报记者吕慎陈冠合卢璐)
《光明日报》(2023年02月20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