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中和”背景下,全球储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企业在储能技术领域的探索有益于我国储能产业逐步发展完善,进一步助力保障能源的安全可控。其中,联想控股正通过产业运营及产业孵化与投资,推动成员企业参与到新型储能技术的创新研发与投资助力之中。
(资料图)
储能产业步入高速发展期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发布的《2022储能产业应用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储能市场装机功率约为205.3GW。其中,我国储能市场装机功率为43.44GW,位居全球第一。产业爆发的背后,是近年来政策引导、市场需求及自身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
在政策层面,近年来,储能行业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其中,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于2022年3月21日正式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储能行业将从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而同年6月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明确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并对其市场机制、价格机制和运行机制等作出部署。
在市场需求层面,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和利用率不断提升,新能源的波动性、间歇性等技术缺陷日趋凸显,由此产生的电力消纳难、外送难、调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新型储能技术有助于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促进新能源高水平消纳,保障电力可靠稳定供应。
此外,随着技术进步与产能扩张,近年来风电、光伏的发电成本和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显著下降。在上网侧平价的基础上,储能行业也朝着“新能源+储能”平价的方向快速发展。而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储能的定位与商业模式也日益清晰。
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
据《2022储能产业应用研究报告》显示,在当前储能应用方面,抽水蓄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21年抽水蓄能装机功率177.4GW,占全球储能市场装机功率的86.42%。
而在储能行业快速发展之际,各类储能技术创新正呈“百花齐放”的态势发展。相较于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具有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等优势,与新能源开发消纳的匹配性更好,落地进程也在不断推进。
截至目前,新型储能技术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氢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
锂离子电池具有利用效率高、响应时间快、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在新型储能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主流技术路线为磷酸铁锂电池,在电力储能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电网调频和电网侧储能等。
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性价比高、安全性好等优点,有望在中低速电动车及大规模储能领域取代或部分取代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而获得广泛应用。
作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企业,联想控股旗下君联资本所投企业宁德时代在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方面均有布局,且成效显著。在锂离子电池方面,宁德时代凭借全生命周期锂离子补偿技术,将磷酸铁锂电池的寿命延长到12000次循环,有效降低了锂电池的度电使用成本。目前,该超长寿命电池已成功应用于晋江百兆瓦时级储能电站项目;在钠离子电池方面,宁德时代研发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单体能量密度高达160Wh/kg,突破全球上限,有望在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
钒液流电池具有高安全性、长寿命、环境友好等优点,是长时储能优选技术之一。目前其发展成熟度最高,商业化进程快。
氢储能具备大规模、长周期等优势,是拓展电能利用、应对可再生能源随机波动的最佳方式之一。
在氢储能方面,行业的发展往往得益于技术的突破。经过十多年科研攻关,成功实现了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国产自主化,成为国内目前唯一一家能够大批量生产供应钒液流电池用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企业,为我国钒液流储能电池行业提供了90%以上的国产质子交换膜产品。同时,其也是国内目前仅有的两家可以批量生产供应氢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企业之一,是氢能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产业化的中坚力量。
压缩空气储能具有储能容量大、储能周期长、系统效率高、运行寿命长、投资小等优点,是非常适用于长时储能的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之一。
近年来,在国内相关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共同合作下,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联想控股旗下联想之星被投企业中储国能作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及其产业化公司,是目前我国唯一同时具备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和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工程业绩的单位。
在新型储能技术应用示范项目进展不断的同时,我国还积极推动储能技术的多元化开发。如《“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集中攻关超导、超级电容等储能技术,研发储备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
从中长期来看,在政策的激励下,储能将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热门赛道。联想控股等企业在储能领域展开多元布局、深度参与其中,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降低度电成本,使新型储能早日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来源:联想控股微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