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头条!“公卫第一股”股价半个月跌超50% 腾盛博药推新冠药物之后急需新拳头产品

2023-02-21 06:54:0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林姿辰 每经编辑 董兴生

2月17日,腾盛博药(HK02137,股价6.76港元,市值49.17亿港元)开盘微涨,截至收盘涨幅2.74%。而到了2月20日,截至当日收盘,腾盛博药股价报收于6.76港元,全天上涨0.3%。

这让自称“被(市场)狠狠教训了一顿”的投资者看到了亏损缩小的希望,但不大。


(资料图片)

此前的2月6日至2月16日,公司股价连续9个交易日下跌,累计下跌幅度超50%。从由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及聚众传媒董事长虞锋牵头成立的云锋基金大幅减持,到景顺基金等众多基金跟抛,再到小股民“割肉”离席,腾盛博药此次大幅下跌称得上羊群效应的样本。

在后疫情时代,靠新冠药物实现身价倍增的创新药企的实力正在被重新审视。

一方面,与新冠口服药相比,中和抗体的市场较小,无法应对变异毒株免疫逃逸,使大量新冠中和抗体疗法集体溃败,市场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在融资收紧的市场中,如果公司没有一款能打的产品及时接棒新冠药物,将会在国内创新药企的两极分化中处于不利地位。

“大佬离场”引发股价下跌

2月初,腾盛博药递交给港交所的文件显示,云锋基金旗下YF Bright Insight Limited于2月2日减持腾盛博药-B部分股份,持股比例由5.29%降至4.69%。

根据天眼查,云锋基金由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以及聚众传媒董事长虞锋共同创办。在腾盛博药港股公开发售前,马云、虞锋通过云锋基金相关投资主体对其进行投资,累计投入超过5400万美元。

披露云锋基金减持后,一场大资本带头、基金跟随、股民出逃的大幅下跌突袭了腾盛博药。截至2月16日收盘,公司市值较10天前蒸发一半,公司年后的上涨势头被狠狠压下。

这不是公司股价首次坐过山车。粗略划分,2021年7月上市至今,腾盛博药的股价走势经历了大涨大跌、低位徘徊、复涨大跌三个阶段,并且每一次变动都有明显的消息面影响。

例如,2021年末,公司首次涨跌对应的时间段内,消息面上,公司的新冠中和抗体临床试验数据理想,以及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横空出世;第二次涨跌对应的时间段内,公司新冠中和抗体附条件获批成为首款国产新冠“特效药”,以及新冠中和抗体迟迟没有明确上市销售时间。

而在等待公司新冠中和抗体上市销售的大半年中,国内疫情形势急速变化。2022年,上海、北京等多地疫情暴发期间,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药物大大丰富,包括于去年2月空降国内的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以及适用于轻型、普通型新冠病毒感染的连花清瘟胶囊。

尽管腾盛博药的新冠中和抗体在2022年7月正式销售,赶上了下半年国内新冠病毒感染和重症高峰,但市场整体反应平平,公司股价始终在个位数徘徊。

一方面,国内的主流毒株已从博盛腾药上市时的德尔塔过渡到奥密克戎,感染患者以轻中症为主,新冠口服药陆续上市后,对中和抗体药物的需求量更小。

另一方面,随着病毒不断变异,中和抗体被指疗效不足,在国外出现被停止使用的情况。

2023年1月下旬,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撤销了对阿斯利康Evusheld的EUA(应急使用授权),这意味着在美国投入使用的6款中和抗体全线败退,也意味着博盛腾药在2021年下半年向美国FDA提交的中和抗体联合疗法EUA申请,结果充满不确定性。

“公卫第一股”含金量如何?

腾盛博药于2017年成立,2021年7月在香港上市,因专注传染病、肝脏和肺部疾病、COVID-19和HIV等疾病领域,被称为“中国公卫第一股”。其中,让公司在资本市场一战成名的是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于2021年12月附条件获批,成为首款国产新冠特效药。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腾盛博药目前唯一一款商业化产品,其营收表现需要在2022年年报公布后才能揭晓。而根据公司2022年中报,除了已经在国内获批上市的新冠中和抗体,腾盛博药还有12个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创新候选产品。

作为一家成立不到6年的创新药企,这样的研发管线离不开“买买买”——在公司所有候选药物中,外部引进的占比超过60%。除了新冠中和抗体联合疗法,其余候选产品均处于早期研发阶段,进入临床2期的只有4项。

这导致了第三方合约成本在其研发开支中占大头。2020年和2021年,腾盛博药的研发开支分别为近9亿和5亿人民币,其中第三方合约成本合计为10亿多元。2022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亏损约人民币3.66亿元,同比收窄87.62%;研发开支约为2.59亿元,同比增长64.0%,原因为持续开发临床试验的第三方合约成本增加以及雇员成本的增加。

短期内,新冠药物仍将是公司唯一的商业化产品。随着候选药物陆续进入临床3期,研发开支将只增不减。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净现金不足30亿元。而申港证券曾表示,抗病毒和神经系统疾病领域失败率高但是临床需求大,这是一条更为艰辛的道路。

同时,公司高管变动也牵动着投资者的心。2022年9月,罗永庆辞去腾盛博药执行董事、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职务,以及腾盛博药子公司腾盛华创的首席执行官职务。

此前,罗永庆曾主导腾盛博药在中国的业务并支持公司在美国的发展,还领导了腾盛博药与清华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合作,在中国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新冠中和抗体疗法。

乙肝疗法详细数据将公布

2月15日,腾盛博药发布公告,披露了BRII-835和BRII-179联药治疗慢性乙肝的II期研究的中期结果。

公告显示,BRII-835和BRII-179治疗慢性HBV感染的联合疗法安全且耐受性良好。比起单独用药,联合疗法诱导了更强的HbsAg(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应答。

目前,腾盛博药在乙肝功能性治疗领域有三款产品,均位于临床试验2期,都是继腾盛博药新冠中和抗体疗法之后备受市场关注的拳头产品,关系到公司后续在融资市场的地位。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医药行业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遭遇寒潮,“开源节流”成为国内创新药企业的必做功课,产品的差异化创新程度不断拉大创新药企业之间的差距。

以康方生物(HK09926,股价42.3港元,市值355.8亿港元)的双抗药物为例,2022年12月,康方生物与Summit Therapeutics达成合作协议,授予后者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开发和商业化依沃西的独家许可权,公司将从这份协议中获得5亿美元的首付款。如果加上开发、注册及商业化里程碑款项支付,交易总金额有望达到50亿美元。

该产品刷新了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纪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产品差异化优势——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双抗、全球首款PD-1/CTLA-4双抗。

2022年12月,熙德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李秋实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以严格标准衡量,目前国内头部创新药企的数量不过10个,它们大多上市时间较早,管线进展较快,坚持自主创新,至少有1个上市产品。同时,这些企业的现金流运转顺畅,资金来源也很多,包括自研产品商业化“造血”,在研二、三期产品融资“输血”,出海BD(商务拓展)拿下首付款或里程碑付款等。

以上面的指标看,腾盛博药还需努力。未来,决定腾盛博药是否受到投资者冷落的关键,不是大股东减持离场,而在于能否打出一款重磅产品。

标签: 云锋基金 中和抗体 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