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力量”润物无声:新京报感动社区人物评选颁奖典礼现场直击 世界热门

2023-01-14 21:09:54 来源:新京报

“首都北京迎新春,锣鼓喧天万民欢。文化科技正腾飞,经济发展启新篇。申报非遗中轴线,宇宙飞船上九天。社会和谐家家乐,风调雨顺太平年......”1月13日下午,在“微力量——新京报第十六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颁奖典礼现场,灯光暗下,五颜六色的皮影角色伴随戏曲唱腔,在白幕之后闪转着“活”了起来。

来自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的演员们正在表演皮影戏《玉兔与嫦娥》,庆祝中国传统癸卯兔年即将到来。扎根北京十余个春秋,这家“特殊”的剧院受到了诸多关注。剧院里的演员,大多是医学上普遍解释为“脑垂体激素水平分泌不足”的“袖珍人”群体。

截至目前,龙在天皮影剧院已先后培训了近300名“袖珍”演员。在这里,袖珍演员们用小小的肩膀,承载起了千年文化的传承。他们不仅走出“歧视”的阴霾,在这里拥有了热爱的事业,很多人还找到了志同道合、携手余生的伴侣。而这个剧院所承载的,也从最初山东夫妇王熙、林中华的一个梦想,落地、生根、发芽、开花,变成了成百上千个梦想。


【资料图】

1月13日,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的演员们正在表演皮影戏《玉兔与嫦娥》。

正如在颁奖典礼现场,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军胜代表主办方致辞中所提到,总有平凡人,在做着不平凡的事。而新京报记者在过去一年里,深入北京各个角落,描摹出珍贵的普通人群像,记录着大时代的点滴温情。

如今,不只是王熙、林中华,40个来自北京不同社区的团体和个人站上“微力量——新京报第16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颁奖典礼”的舞台,接过表彰“微力量”的证书和奖杯。“他们的美好品行润物无声,不断汇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正能量。”刘军胜说。

1月13日,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军胜在“微力量——新京报第16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致辞。

凡人英雄,“战斗”在生死的最前沿

在颁奖典礼现场,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急诊科医生李昭代表垂杨柳医院全体医务人员,上台领取感动社区人物金奖。谈及医护工作者在2022年遇到的挑战以及为此付出的努力,他在现场一度哽咽,许多观众也被打动落泪。

2020年4月初,北京迎来新一轮疫情。几乎是一夜之间,朝阳区的劲松、双井、潘家园、小红门等多个街道的小区被封管控,垂杨柳医院成了被中高风险区包围的“暴风眼”。

彼时,作为一家“黄码医院”,垂杨柳医院为封管控区孕产妇、透析患者建立绿色通道;开通线上“云诊疗”,开展社区代开药服务,成立流动医疗服务队;医疗车开进管控小区,医生现场为居民问诊,医院专科骨干入驻社区及疫情防控专班,协调危重症患者转运,做到危重患者与医院无缝对接。

其间,垂杨柳医院还要分出人力,承接隔离酒店保障、社区核酸采集、CDC(疾控中心)支援、120转运等任务。“我们急诊科没有一人掉队,全员坚守在岗。”李昭说。

2022年12月,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作为生死较量的“前沿阵地”,垂杨柳医院急诊科面临着患者就诊需求迅猛增长、医务人员感染导致人力紧张的双重挑战。一周之内,全科70名医护人员几乎全部感染。为了保证急诊科正常工作的开展,很多医护都带病坚持工作。

2023年1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的急诊医护团队正在抢救病人。受访者供图

有人重疾当前救死扶伤,有人面对危险挺身而出。2022年10月29日早8点半左右,一名老人在坝河桥下落水,在附近一家餐厅做厨师长的王建东骑电动自行车上班路过,没有一丝犹豫,停车、脱衣、下水,一点点游到老人身边,将老人拖拽上岸。

看到老人被医护人员接手急救后,他套上外衣径直离开了,没有跟旁人说一句话,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只被拍到了一段模糊的影像。

典礼现场,谈到此次获得感动社区人物金奖的感受,王建东说:“我其实很不好意思,这只是一件小事,我算不上英雄。重新看视频,我甚至感慨,我哪来这么大勇气啊?以后再遇到这种事,我还是会去救人的。这和这次受到的奖励和关注无关,这本来就是我该做的。”

在生与死的瞬间,有人用坚实的双臂托举起生命的重量,尽数体现了“父亲”的责任和“市民”的担当。2022年父亲节这天,北京永定河畔,三位父亲一起下水救人。周思维用仰泳,抓着一个男孩的衣服,游向芦苇浅滩;周宏勃把一个女孩往浅水区推了推,转身再救另一位男孩;李瀑把那个女孩托出水面,带到岸上。三个孩子全被救起来,其中一位父亲周宏勃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孩子。

典礼现场,周思维回忆了事发时的情景。“今天说实在的心情很复杂,跟我们同时救人的周宏勃永远离开了他的家人和朋友,我们对他的牺牲感到惋惜。”

周宏勃的母亲高淑萍也来到现场。她声音有些沙哑,回忆起儿子,几度落泪。“儿子走的时候,孙子还不会说话,现在已经会对着手机上爸爸的照片喊‘爸爸’了。”她说,“孩子走了,我到现在都无法释怀,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但我知道他做了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等小孙子长大,我们会告诉他,他有一个很棒的爸爸。”

1月13日,新京报第十六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主持人询问周宏勃母亲高淑萍近况。

基层工作者,让社区成为和谐大家庭

生活不只有惊天动地的壮举,还要面对鸡毛蒜皮的琐碎。“东家长,西家短”,古老朴素的民谚,体现的却是老百姓(603883)实实在在的生活需求。

为此,有人日夜奔波。2022年4月,新的一轮疫情席卷北京。4月25日,朝阳区划定疫情临时管控区域,劲松街道百环社区被纳入其中。临控之后,原来的生活节奏被打乱。3415户居民的买菜、就医都要靠居委会的几个社工忙活,工作量成倍地增加。

小区临时管控的10天里,社区书记马卫华都住在小区的地下室里。刚封闭的时候,每天顶多能睡两小时,每天光是在社区里转悠,就要走三四万步。

在他和其他社工的努力下,临时管控时期,小区的快递、外卖都没有停;居民常去的菜市场在小区封闭第二天,就拉起了买菜群;菜车直接开进了小区里,形成一个露天小市场;外围7栋老楼的1000多户居民大多是老人,排队久了腿脚不方便,社区就联系协调了一个核酸检测流动车,车走到哪个楼,社工带着保安上楼去喊居民下来做核酸。

去年12月,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马卫华的工作量减少了很多。但是新一轮疫情造成社区许多老年人感染,马卫华调整方案,对辖区孤寡老人和特殊人群的情况进行梳理。包楼居干每天进行走访服务,帮助老人买药,带着独居老人看病,争取老人能在他们的陪伴下顺利“阳康”。

“我相信我们的团队只要齐心协力,劲儿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把社区建设得更和谐。”马卫华说。

1月13日,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百环社区书记马卫华在“微力量——新京报第十六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颁奖典礼现场。

“做物业服务,暖心、耐心、细心是基础,关键是要让自己的逆商思维不断提升,要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北京首开望京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逸安分公司党支部书记、副经理陈鹏获得“感动社区人物楷模奖”时表示,他想通过不断将心比心的暖心服务,将首开“金名片”深深地印在服务对象的心中。

今年40岁的陈鹏从事物业工作可以说是半路出家,八年前,他从科技企业转行,加入首开集团望京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从基层的楼宇管理员做起。

工作琐碎又枯燥,脏活累活没少干,骂也没少挨。那时候的陈鹏最怵的就是收物业费,吃闭门羹、看冷脸,甚至被骂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跟住户发火,反而将心比心地倾听住户需求,尽可能帮他们解决问题。

信任建立起来了,陈鹏也在一次次和住户的沟通中摸索出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服务理念。从业八年,陈鹏将自己磨炼成了一名物业老兵。

他总是把将心比心挂在嘴边,“我觉得物业工作挺平凡的,日常没什么感天动地的事。什么叫好的物业,就是物业所负责的小区里民生稳定,越没事越好,真要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反而说明是我平时工作没做到位。”

谈及此次获奖的感受,陈鹏说:“我想对无数默默奉献的首开人真心地说一声感谢,今天的荣誉不仅仅属于我自己,而是属于全体首开物业人的,我身边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甚至做得更好的首开物业人。”

在社会各个角落,守护市民美好生活

“我现在最后悔的就是做志愿者做得晚了,如果要是早点儿做,还能为大家多服务几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义务讲解员郭秀芝说,通过做志愿讲解,她接触了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他们之间互相学习进步,她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加入志愿者的队伍当中。

郭秀芝表示,第一次进馆看到了很多英雄的照片,又听了这些英雄的事迹,使她更加坚定了做一名志愿讲解员的信念,“我想把这些英雄的事迹讲给下一代人,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多么不易。”

现在她73岁了,每天都很忙,不是正在进行志愿服务,就是在去做志愿者的路上。就是这样一个活力满满的“银发奶奶”,其实是一名听障人士。二十多年前刚失聪时,郭秀芝曾经抱着残疾证痛哭。现在,她在形形色色的志愿工作中,重新找回了自信,为许多需要帮助的人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1月13日,在“微力量——新京报第十六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郭秀芝(右)接受主持人采访。

定北里社区服务站站长乔建新对这位“银发讲解员”印象深刻。在定北里社区,乔建新的工作几乎无所不包,小区改造,纠纷调解,文化建设,疫情防控,他都尽心尽力,忙起来时住在办公室更是家常便饭,哪里有需要,他总能第一时间出现。2019年底,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完工,创造了社区施工“零”投诉的纪录。总是把“人”放在第一位,用“心”去践行,忠于职守,甘于奉献,或许正是这样相似的经历,让乔建新与郭秀芝有了同样的体会。

在现场,原本素不相识的两人聊起了天。“刚才您让我特别感动,特别佩服。”乔建新对郭秀芝说,“陈佩斯小品中有一句话说,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为老百姓做事,他们都能看到。其实人与人之间,真诚和感情都是相互的。”

对于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刑侦支队四中队的副队长周利武来说,为老百姓做事,守卫安稳民生,是最重要的事。

自2013年从公安大学毕业从事刑侦工作以来,周利武参与破获案件300余起。从警9年,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4次,足迹踏遍新疆、云南等省份的136个县市。这些年的经历也让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刑警新兵蜕变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业务多面手。为了破案,他蹲守过满是蚊虫的草丛,也在逼仄的楼梯间面对过情绪失控的精神病患者,还曾对携带管制刀具的嫌疑人进行背后制服。

周利武在本次活动中获得“感动社区人物金奖”。活动结束后,他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破大案要案,还是追查事关民生的小案,这些都是能够让警察形象深入人心的大事,不容小觑。

1月13日,朝阳刑警周利武在感动社区颁奖典礼活动现场。

“我是一名基层刑警,对于我来说,案件有大小,但是责任无轻重,我很幸运可以拥有并守护着自己喜欢的这份事业,感谢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也同样感谢家人的支持鼓励。”周利武说,案子只要不破,他的脚步就不会停歇,他愿意永远以一颗“匠人”的心守卫安稳民生。

就像活动协办方、首开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石占坡在颁奖典礼现场所说,无数微力量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愈加美好,“如果说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的话,那么这些微力量就是有机体血管里面的养分,正是他们的辛勤工作,才保证了我们血氧指标的正常。”

新京报记者 徐杨 彭镜陶 郭懿萌 吴梦真 薄其雨 慕宏举

编辑 刘倩 校对 卢茜

标签: 颁奖典礼 垂杨柳医院 将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