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601162)发布研究报告称,2022年是海外充电桩需求快速发展的元年,预计2023-2025年,欧美充电桩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速60-100%,率先打入欧美市场的企业在形成稳定的渠道以及优质品牌力后,有望享受海外市场的高成长+高盈利。市场关注充电桩产品的壁垒以及其持续性,该行认为出海本身对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且需要通过不断地市场反馈提升对海外需求的理解进而进行产品迭代和升级,因此整体先发优势明显。
(相关资料图)
建议关注:率先完成海外渠道建设并批量出货的桩企盛弘股份(300693)(300693.SZ)、炬华科技(300360)(300360.SZ)、道通科技(688208.SH)等,以及配套核心桩企一同出口的核心零部件公司铂科新材(300811.SZ)、可立克(002782)(002782.SZ)、沃尔核材(002130)(002130.SZ)等。
天风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为什么在当前时间点关注充电桩出海的投资机会?
1、欧美存量的公共桩车桩比远高于国内,随着欧美电动车渗透率以及保有量持续提升,存在配套更多充电桩的刚性需求。经测算该行预计2022年是海外需求快速发展的元年,国内优质桩企在今年加快出海认证的节奏。该行预计2023-2025年,欧美充电桩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速60-80%,率先打入欧美市场的企业,在形成稳定的渠道以及优质品牌力后,有望享受海外市场的高成长+高盈利。因此重点挖掘欧美充电桩市场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投资机会。市场关注充电桩产业链的壁垒能力,该行认为产品和成本控制头部企业有望和其他公司拉开差距,以盛弘股份为例,在竞争环境较为激烈的国内市场充电桩业务仍能保持35%的毛利率且营收规模持续起量,头部企业有望在出海进程中持续受益。
与中国相比,为什么欧美充电桩需求增长空间更大,增速更快?
1、美欧的保有量加速向上,客观需要建设更多的桩。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低,销量加速向上,保有量快速提升;欧洲虽整体增速略低,但新车销售中纯电占比持续提升,电车销量的环比持续提升持续拉动对充电桩的需求。
2、欧美当前公共车桩比较高,存在较大配套提升空间。美国2019年到2021年三年的公共车桩比分别为16.6/14.6/15.9,欧洲2020年和2021年的车桩比分别为14.7/14.4,中国2019-2021年公共车桩比分别为7.4/6.1/6.8。美欧均远高于中国,公共桩存在较大的配套增量空间。
3、欧美当前公桩中直流桩占比较低,直流充电桩有较大向上空间。2022年1-8月,公桩中中美欧直流桩的占比分别约为42%/25%/10%。欧美的公共桩中直流快充桩占比较低,大部分还是低功率的慢充桩,难以满足更多车辆快充的需求,新增配套中直流桩的空间较大。
边际变化—供给端海外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国内头部桩企加快出海认证
1、政策支持(美国政策/欧洲),欧美政府对充电桩的补贴政策在2022年均有升级。欧洲早期的政策偏向于量上的指引,缺乏实际的金额支持,2022年以来以德国为代表明确了充电桩安装补贴政策,公桩私桩均有补贴,较大力度的支持充电桩建设。美国市场则先后推出公路配套建设公共充电桩的50亿补贴政策以及提升税收抵免上限、增加补贴政策有效期的IRA法案,较为直接的推动了美国充电桩的配套和安装建设。
2、国内产品能匹配海外需求,头部企业积极进行欧美标准认证
(1)有足够好的产品(功率、产品质量)能够满足海外的需求,而且成本低,产品有性价比优势。国内充电桩市场起量更早,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国内桩企在较为激烈的竞争中提升了产品力同时控制成本能力远优于海外的制造企业,因此我国充电桩产品在能够满足海外需求的基础上,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出海的根基牢固。
(2)我国企业在积极做欧标/美标认证。国内企业在打牢“内功”后,积极申请欧标、美标的认证,认证对产品质量、对欧美市场需求的客观理解均提出了较高要求。
市场空间一共有多大?—欧美市场近3年有60-80%的复合增速,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150亿上下
2023-2025年,欧美充电桩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国内。该行测算:(1)国内市场从规模上,该行预计2022年国内充电桩整体市场规模约为227亿元,2025年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450亿元(公桩+私桩);从增速角度该行预计2023-2024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约为20-40%区间;(2)美国市场从规模上,该行预计2022年美国公共桩市场的规模约为33亿人民币,2025年规模有望增长至191亿人民币,从规模增速上,该行预计2023-2025年美国市场复合增速有望达80%;(3)欧洲市场从价值量绝对值上,该行预计2022年欧洲公桩市场规模约为26亿元,2025年公桩有望达112亿元,从规模增速角度,该行预计2023-2025年有望保持60%以上的复合增速。
产业链商业模式核心/利润分配:
交流桩比拼品牌+渠道&直流桩比拼中国制造红利,产业链更多利润集中在制造端产品结构层面:充电桩的核心零部件为充电模块,约占直流桩成本构成的40%左右。
与海外桩产品力对比(出海准备):(1)交直流:交流桩规格国内外接近,快充桩海外高功率产品较国内产品略有优势;(2)软硬件:软件差异各国规范有所差异,硬件层面比较接近。
(1)交流桩盈利的本质是品牌,渠道的比拼。该行把交流桩和户储逆变器系统对比,认为:1)两者从商业模式上具有相似之处,企业间比拼的核心是品牌和渠道,具体来讲核心能力是及时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优秀新品以及有效拓宽销售渠道同时与全球知名的品牌商或零售商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2)两者从盈利层面有差距,户储系列产品当前阶段的中间环节利润优于充电桩产业链。
(2)直流桩盈利的本质是依靠中国制造的红利,产品综合性价比。该行发现在品质相同或相近的前提下,我国制造的直流桩价格远低于海外制造厂商,而且我国厂商的毛利率同样优于海外竞争对手,即在产品性能优异的基础上,产品成本控制能力要远远强于海外的竞争对手,直流桩深刻体现了中国制造的红利所在。
利润分配:为什么这个时间点看好制造端?—当前阶段,产业链制造端盈利水平领先于运营端
当前阶段,充电桩产业链中渠道利润空间有限,充电桩厂商手握大部分利润,中国制造优势显著。因此该行更看好产业链中上游制造环节。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充电桩出海进度不及预期;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测算具有一定主观性,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