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特约评论员 曹中铭
近期,欢瑞世纪(000892)(SZ000892,股价5.11元,市值50.13亿元)股价波动颇吸引市场眼球。引发股价波动的主要原因,既与该公司发布的一纸增持公告有关,也与监管部门下发的关注函有关。笔者以为,对于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股份的行为,须予以肯定,但对于“画饼式”增持现象,也应坚决说“不”。
【资料图】
8月26日晚,欢瑞世纪发布《关于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拟增持公司股票的公告》称,实控人赵枳程及其所控制的睿嘉东阳计划增持公司股票,拟增持金额不低于1亿元,增持所需资金为其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本次增持不设定价格区间,自2022年8月29日起6个月内完成。当天欢瑞世纪股价报收于3.65元,如果按此股价测算,则增持股份数量不少于约2740万股,占流通股份的约5.12%,对股价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公告发布后,自8月29日(8月27~28日为周末)开始欢瑞世纪股价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其股价也从3.65元上涨至5.89元的高位。9月2日,欢瑞世纪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深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就增持主体是否具备增持实力、增持计划的可行性、近期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调研情况、董监高及直系亲属买卖公司股票情况、是否涉嫌内幕交易,以及前20名股东情况等作出详细说明。受此影响,9月5日、6日,欢瑞世纪股价又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
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自家股份在当前的市场中已成常态,比如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24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重要股东增持计划。个中既有名不见经传的上市公司,也不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上汽集团(600104)、海尔智家(600690)、万科A等行业头部企业。增持金额有数千万元的,也有数十亿元的。
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自家股份的目的各不相同,或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与价值的认可,或为了防止股价进一步下跌,或为了股市维稳。但是,重要股东增持股份怀着不可告人目的的亦大有人在,或为了解除大股东股权质押风险,或出于所谓市值管理的需要,或为了重要股东高位减持。无论是何种目的的增持,往往都会引发股价产生正向反应。
不过,现实案例中,“画饼式”增持的并不少见。比如,有的上市公司在发布了增持公告后,却迟迟不见行动。投资者也只闻楼板响,不见人下来。这类上市公司在公告中不乏“狮子大开口”,声称增持金额不低于多少亿元,增持资金却一直没到位,期满后一股也没有买。
再如有的上市公司在增持公告发布后,增持资金没有足额到位,像此次欢瑞世纪即是如此。上市公司声称增持金额不低于1亿元,但目前只到位5000万元的资金,后续是否能到位,其实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果后续资金不到位,所谓的增持金额不低于1亿元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还有某些上市公司,即使是在增持资金足额到位后,也没有履行增持承诺。其增持股份的行为,仅仅是象征性的。比如买入几万股,或者只是投入极少量的资金进行增持。如此增持,雷声大,雨点小。其所谓的增持股份,只是给投资者画了一个“大饼”,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上市公司“画饼式”增持行为,本质上涉及到市场诚信问题。事实上,许多上市公司都在公告中为今后不履行增持承诺埋下了“伏笔”。以欢瑞世纪为例。其公告称,本次增持计划实施可能存在因资本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增持资金未能及时到位等因素,导致增持计划无法实施的风险。如此,即使今后不履行承诺,也是“合规”的,这无疑是值得商榷的。
笔者以为,对上市公司“画饼式”增持行为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资金足额到位后才可发公告,且对资金实行特别监管。二是增持公告发布后,监管部门应持续督促上市公司实施增持。三是对“画饼式”增持的上市公司,可认定其相关高管为不当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