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全国各地对于宏观政策配置加大力度的呼声较高。
6月25日,在以“夯实复苏基础的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为主题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季度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中国社科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表示,谈及宏观政策配置,当前主要是指逆周期调节的宏观政策,宏观政策如何扩张、扩张到什么程度?这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2023年我国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而非高速增长阶段,因此宏观阶段的政策配置将与以前有所不同,甚至大不相同。
高培勇表示,过去在分析宏观政策配置时往往关注的是效益,但时常缺失了对成本的分析。对此他建议,在配置宏观政策时要做成本分析:“要把所有的成本效益计算清楚,而不能只讲效益不讲成本,或者只论证可因此取得效益,而不论证因此付出的成本。成本和效益既包括直接和间接的、实物和货币的,也包括客观和主观的、有形和无形的,都要计算清楚。”
高培勇表示,宏观政策成本的天花板和红线是安全,不能危及或触发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因此,他建议,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要坚持“挤牙膏式”的扩张。
所谓“挤牙膏”,高培勇指出,它排除了开闸放水,那会导致大水漫灌,也排除了拧开水龙头式的放水,虽然它不是大水漫灌,但把握不好它的扩张力度。“挤牙膏”就是要精准,要把牙膏挤到牙刷上,而且需要多少就挤多少。
谈及如何稳定预期,高培勇表示,政策可以起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得靠改革。
“要避免在政策轨道上,特别是扩张性宏观政策配置的轨道上出现塞车现象,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逆周期调节的宏观政策,必然会用力过猛,很可能会导致大水漫灌。”高培勇表示,这极可能会出现成本过大,甚至导致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因此,要坚持一个原则:改革的归改革,政策的归政策,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宏观政策不能有病乱投医。”高培勇特别指出,“当前要特别注意宏观政策配置必须契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必须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个首要任务,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发展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