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卷了,划不来…

2023-08-02 07:24:03 来源:力哥理财微信号

昨天看了篇“城市数据团”的文章,名叫《青年失业率上升,受伤的究竟是谁?》,看到一半就猜到结论,和我预想的差不多。

我觉得这个逻辑有数据支撑,会更有说服力,建议有时间看下。


(资料图片)

没时间看的,我把核心逻辑拎出来,你就明白了——

30年前,中国所有18岁青年不到1/20能上大学,可稀罕了,大学生才被称为“天之骄子”,但20年前我上大学时,已有1/5同龄人能上大学,而今天,4个18岁青年,就有3个能上大学,没上过大学才“稀罕”,大学扩招速度过快,使得大学学历贬值太快

——>劳动力市场充满摩擦成本,企业希望用最低成本,最快速度筛选出最适合所需岗位的人才,方法有二,一是看学历专业,二是看工作经验。但学历贬值太快,满大街大学生,学历就很难再帮企业低沉本做出正确招聘决策,企业只能更看重工作经验

——>应届生找第一份工作时,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更易被企业pass,所以过去5年,无论低学历还是高学历,企业对有工作经验的人才需求持续上升,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需求持续下降

——>由于扩招,高学历(大专及以上)青年已成为青年劳动力市场主力,但应届生没有工作经验,就很难找到工作,想获得工作经验就要先找到工作,但企业又不愿给应届生机会,形成大学生就业市场悖论,大学生就业一年比一年难,越来越受关注

——>当下失业问题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全年龄段口径的调查失业率维持在5%附近,相比2020年2月和2022年4月这两个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失业率高点(6.2%和6.1%),失业问题并没有变得更严重,但由于学历贬值导致在就业市场失去“信号作用”,应届生就业难,导致小口径下的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持续攀升,6月攀升到21.3%。

怎么办?

说实话,就像老龄化是全人类福祉空前提升的必然产物,没有根本解决之道,大学生就业难也无解,这是全人类受教育水平空前提升的必然结果。

为什么这些年“公知”逐渐变成负面名词,不像十多年那么吃香?

就是因为现在一大半年轻人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先别管学校有多水),自己就是古典含义中的“知识分子”,民众=网民=知识分子,你还装逼说自己是公知要启蒙教育大众,自然不受待见。

没有根本解决之道,但可以想办法缓解。

宏观上,有两个办法。

一是提升职业教育占比,降低高等教育占比。

二是通过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多招应届生。

但这两个办法都有bug。

提升职业教育占比需要父母改变观念,不觉得孩子上不了大学是多遗憾多丢人的事,一辈子做工人也不错。

但这种观念的改变,首先需要市场给出积极信号,也就是中专生在工厂拧螺丝的收入比大学生在办公室996的收入更高。

这几年蓝领收入增速已明显快过白领,就是因为大学生太多,上过大学的的年轻人,心理预期觉得自己可牛X了,以后就该坐办公室,苦逼体力活才不肯干,但拧螺丝的市场需求却很庞大,蓝领收入自然水涨船高。

只不过就像今年金融行业普遍减薪,也就从业者骂骂咧咧,没人会真转行,因为收入依然很高一样,蓝领收入要大规模超越白领,在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这事只能持续推进,没法一蹴而就。

财政补贴的方式则更容易产生套利漏洞,因为钻空子这种事,咱中国人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最后很可能政府把纳税人的钱花在专门雇应届生套利的空壳公司身上。

用退税的方式可能会好一些,但如果退少了,还是缺乏吸引力,退多了,政府愿意吗?

微观上,也只有两个办法可以应对。

一是继续卷,二是躺平。

功利角度说,读书高考上大学都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好工作的主要标准就是收入高,但现在普通大学文聘已无法成为找到好工作的敲门砖,那就必须发出更强烈更响亮的信号,让企业看到你的与众不同。

上大学不稀奇,但清北每年全国就招几千人,你就是2000个同龄人里才出一个的人中龙凤,可稀奇了。

亦或者别人只有本科文凭,你有硕士博士文凭,那你相对又更容易被企业看到。

只不过大家都这么想,都这么拼,教育内卷就会更严重,学历贬值更快……

这种卷法,其实是严重的资源浪费。

既浪费整个国家社会的教育资源,也浪费你父母的财产和精力资源,更浪费你宝贵的生命资源!

你接受了过去做科研才需要接受的研究生教育,结果工作后,每天却做着初中生都能应付的简单工作,想来不觉得可悲吗?

按中国父母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教育期望值,但凡有机会上大学,绝不会让孩子上职校中专。

别看现在3/4能上大学,大学还在扩招,加上生育率断崖式下滑,再过10年,怕是9/10都能上大学,20年后,只要不是太笨,家里不是太穷,也有意愿上的,大学就像公交车,阿猫阿狗谁想上都能上(清北双一流这些名校除外)。

就像现在的发达国家,上大学和考驾照一样,司空平常,没人当一回事。

相比学历,企业更看重工作经验,这个趋势未来只会越来越强。

说白了,就是纸上的才能证明(学历)不再那么看重,更看重你在实际工作中,到底做得怎么样。

比如你是一家理财自媒体公司,想招理财师为付费会员做理财教育和服务,你会选择一个没有工作经验但985金融学研究生毕业的,还是找一个普通本科毕业,但有6年银行一线客户经理经验的?

当然是后者。

但如果再给你个选项,这人只有注水的成本学历,但在力哥公司做了3年理财社群运营总监,服务过上千位高净值客户,你一听力哥公司是行业标杆啊,他那里工作过的肯定差不了,当然就优先选他了。

如何才能获得这种工作经验呢?

首先是运气,其次是眼光(格局)。

再次是自身要具备一些听起来比较虚的素质,比如坚韧、乐观、好学、独立思考、高情商、抗挫折能力强……

这些高考都不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家庭教育中,慢慢积累,也就是我说的躺平模式。

到底选择继续卷还是躺平,取决于每位父母自身的条件和价值观,没有标准答案。

但我建议,绝大多数普通家庭父母别再往死里卷孩子了,概率决定了,你孩子将来能上清北交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四舍五入约等于没有,你是个普通人,他超大概率也是个普通人。

读书很讲究天赋,是块读书料,家长再努把力,将来考上好大学的概率就会比较高,但如果不是读书料,家长往死里鸡,孩子也不一定能考好。

我听说过很多父母自己是中学特级教师,桃李满天下,但自己孩子高考一塌糊涂……

特别是现在孩子只有三五岁,甚至还在肚子里的,等20多年后他出社会时,那个社会绝不是你现在能想象到的,就像你在2000年,能想象到2023年的中国吗?

但下一代长大后,肯定比我们这一代整体压力小得多。

实在不认命的,那就“佛系卷”吧,也适当给孩子一些自由和快乐的青少年时光,别把亲子关系搞得太阴沉……

小卷怡情,大卷伤身,真的划不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力哥理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