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陈 晨每经编辑 彭水萍
12月9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2022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
(相关资料图)
据悉,本次评价期间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评价对象是期间有完成项目的77家保荐机构,评价项目覆盖期间审结的全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首发和再融资项目,共计1349个。最终评价结果,12家券商被评为A类,50家券商被评为B类,15家券商被评为C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本次评价结果出炉后,获评A类的国元证券(000728)发布喜报表示,国元证券始终将投行项目质量放在首位,尽职履行保荐职责,从源头把关,真正做到对项目的“保”和“荐”相结合。
12家券商本次获评A类
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信息显示,2022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为A类的共计12家,分别是申万宏源(000166)承销保荐、国元证券、中信证券(600030)、华泰联合、中金公司、兴业证券(601377)、中原证券(601375)、长江证券(000783)承销保荐、中泰证券、安信证券、五矿证券、国金证券(600109)。
评价结果为C类的共15家,分别是中德证券、华金证券、渤海证券、联储证券、东北证券(000686)、太平洋(601099)证券、国新证券、东海证券、华安证券(600909)、国海证券(000750)、万和证券、信达证券、湘财证券、华龙证券、瑞信证券。除了前述A类和C类的外,其余的为B类,其中包括多家大型券商,如招商证券(600999)、中信建投(601066)、广发证券(000776)、国泰君安(601211)、银河证券、海通证券(600837)等。
2022年12月2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通知称,为贯彻落实中国证监会《关于注册制下督促证券公司从事投行业务归位尽责的指导意见》,完善证券行业激励约束机制,促进证券公司主动归位尽责,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压实执业责任,切实提升投行业务执业质量,中国证券业协会制定了《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价办法》),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根据《评价办法》规定,评价指标体系(基准分100分)包括执业质量评价(基准分60分)、内部控制评价(基准分20分)、业务管理评价(基准分20分)三类指标。评价范围内的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分为A类、B类、C类三个等级。得分排序前20%且不存在重大负面事项的列为A类,排序后20%的列为C类,其余列为B类。执业质量评价、内部控制评价、业务管理评价单项评价得分排序后20%的,不得列为A类。评价期内无项目的证券公司不参与评价,统一确定为N类。
三大指标反映典型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此次评价结果发布之前,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对投行业务质量评价进行了初评。从初评结果来看,执业质量评价得分最高的券商为57.91分,得分最低的为0分;内部控制评价得分最高的券商为19.5分,得分最低的为1分;业务管理评价得分最高的券商为18.56分,得分最低的为0分。全体参评公司中,合计得分最高的为94.82分,最低的为17分。
此外,中国证券业协会还清晰罗列了三大指标反映出的典型问题:一是执业质量评价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IPO项目撤否较多,2021年共有253个项目撤否,占全年完成项目(包括通过、撤回和否决)总数的32.6%。二是内部控制评价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有效制衡”和“合理激励”两项指标,分别有44.2%和46.8%的公司被扣分,具体包括未建立内控部门对业务部门的执业质量跟踪评价机制、未严格执行薪酬递延机制等。三是业务管理评价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立项和内核不规范,分别有37.4%和21.8%的项目在两个环节被扣分,具体包括未经立项即更换上市板块、未经立项即与发行人签订保荐协议、缺失内核会议纪要或内核意见、缺失对内核意见的回复等。
中国证券业协会表示,质量评价结果是为促使证券公司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形成专业为本、信誉为重、责任至上、质量致胜的执业生态,勤勉尽责把好资本市场的入口关,促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国泰君安非银研究报告认为,预计《评价办法》将有效促进券商提升投行业务专业化水平和合规风控能力。安信证券研究报告也指出,在严监管背景下,投行业务质量优异、流程合规、风控到位的券商将更为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