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23日晚间,北元集团(601568)披露2022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7.81亿元,同比上涨12.42%;营业利润达14.14亿元,同比增长2.76%;扣非净利润为11.85亿元,同比增长2.64%,营业收入及利润,再创历史新高。
北元集团坚持致力于一体化经营,以自备电厂为纽带,建设以PVC为核心“煤-电-电石-氯碱化工(600618)(离子膜烧碱、PVC)-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生产水泥”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有效降低废弃物排放,改变了氯碱产业“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该产业链模式的开展得益于公司得天独厚的成本、区位优势。北元集团坐落于陕西省榆林市,地处中国最大煤田神府煤田,当地煤炭、原盐资源十分丰富,原煤享受长期协议价;周边电石企业林立,完全能够满足PVC生产需求。同时,北元集团所属生产厂区地下广布原盐资源,所需原盐自采自用,完全满足烧碱生产需求,资源优势明显。此外,公司地处秦、晋、蒙、宁接壤地区,是东西部产业、金融、物流链接的枢纽,铁路及公路运输条件便利。
北元集团于4月20日发布公告称,拟在陕西省榆林市锦界镇公袁村实施300MW 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变压器、110KV 升压站和输送线路等。同时公司拟充分利用厂区部分屋面及地面空地建设5.95MW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据悉,上述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所发电量主要为公司自有项目自用。目前,公司厂前区、热电和水泥区域装置的部分屋面及部分地面空地已建设完成,化工区域正在建设中。
值得注意的是,北元集团23日晚间,同时发布《关于建设电解液-碳酸酯类联合装置项目的公告》。该项目包含10.18万吨/年碳酸甲乙酯(主要用于有机合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溶剂、特种香料和中间体的溶剂)、2万吨/年碳酸乙烯酯(可用作生产润滑油和润滑脂的活性中间体,是聚丙烯腈、聚氯乙烯的良好溶剂;在电池工业上,可作为锂电池电解液的优良溶剂)、8万吨/年碳酸二甲酯(作为低毒溶剂用于涂料工业和医药行业)、1.39万吨/年碳酸二乙酯(主要用于硝酸纤维素、纤维素醚、多种天然及合成树脂的溶剂)生产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项目估算总投资18.78亿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
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延长北元集团现有装置及产品的产业链,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效益;同时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符合公司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目前该项目已通过陕西省神木市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备案。经测算,项目建成后,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7.07%(税后),项目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约为4.25年。
为形成更加完整、抗风险能力较强的氯碱化工产业链,北元集团正在投资建设12万吨/年甘氨酸项目。甘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工业等领域,相较于聚氯乙烯和烧碱等基础化工原料,具有较高的产品附加值。此前北元集团曾在上证e互动表示,该项目土地、林地、水保等12项手续已办理完成,项目技术转让、设计委托、监理招标等工作也全面完成,初步设计均已通过专家组评审,场平工作目前基本完成,接下来甘氨酸项目全面转入详细设计阶段,甘氨酸配套产氯装置项目目前也处于详细设计阶段。
目前,北元集团具有110万吨/年聚氯乙烯、8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4×125MW和2×25MW发电、220万吨/年新型干法工业废渣水泥、50万吨/年电石的生产能力。其中,2021年聚氯乙烯年产能在国内生产企业中排名第三,离子膜烧碱年产能在全国烧碱产能排名第五,具备较强竞争力。
截至2022年上半年,北元集团累计获权专利技术391项,建成万吨级无汞触媒中试装置。其中金基无汞催化剂工业化试验装置累计运行时间达到20,000小时,引领行业水平;完成了陕西省专利导航项目无汞触媒应用技术研究;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混合溶剂法甘氨酸中试装置并成功完成中试试验;通过科技手段有效拓展了产品序列,成功试生产BY550(低聚合度)、BYGK1000(高抗冲)两种特种树脂,目前北元特色PVC序列产品已达到35种,产品质量也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北元集团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构建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全流程的基地平台,全面建成榆林市重点实验室,努力打造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加大新产品研发,在现有33种牌号树脂基础上,力争研发3-5种新产品,提升核心竞争优势。三是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创新,重点开展无汞触媒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四是研究论证二氧化碳产业利用的经济性,把二氧化碳、氢能源作为研究课题,优化和创新碳产业价值链。(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