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光电获8家机构调研:公司OLED终端材料现有产能3吨/年,另有1吨产能储备,相关设备已安装到位(附调研问答)_每日速讯

2023-06-12 23:40:50 来源:同花顺iNews

莱特光电6月9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3年5月31日接受8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保险公司、其他、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资料图)

问:公司OLED终端材料客户情况及各类产品在客户端的进展如何?

答:公司OLED终端材料客户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和辉光电、信利等国内OLED面板厂商,产品涵盖发光层材料、空穴传输层材料、空穴阻挡层材料和电子传输层材料等。产品进展方面,公司目前重点推进发光层材料的进口替代,其中Red Prime材料稳定量产供应,Green Host材料完成客户端的量产导入,现处于产量爬坡阶段,新产品Red Host材料、Green Prime材料及Blue Prime材料在客户端验证测试。

问:公司几款主要产品在OLED面板采购材料中金额占比有多少?在客端验证的新产品什么时候进入量产以及对公司形成较大的收入贡献?

答:根据行业研究机构OLED Industry数据显示,Red Prime材料占到OLED面板所用OLED有机材料采购金额的12%左右,Red Host材料、Green Host材料、Green Prime材料及Blue Prime材料合计占到OLED面板所用OLED有机材料采购金额的28%以上。公司几款新产品目前在客户端正常推进中,具体量产时间以及收入贡献取决于下游客户的验证情况。

问:公司2023年OLED终端材料、中间体经营及规划情况?

答:2023年,OLED终端材料方面,公司继续推进客户的全覆盖和产品系列化发展,积极推进Red Prime材料的升级迭代,新产品Green Host材料的产量爬坡,Green Prime材料、Red Host材料及Blue Prime材料的客户验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拓展产品品类,力争实现更多种材料的进口替代。OLED中间体方面,加强海外客户的拓展及高附加值产品的推进,提高OLED中间体盈利能力。

问:公司如何看待OLED应用前景、发展趋势?公司未来业绩增长驱动有哪些?

答:从终端应用来看,OLED凭借其出色的发光性能、柔性可弯曲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视、可穿戴设备、笔电、平板、车载显示等领域,OLED市场空间广阔。近些年,OLED显示在终端应用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从小尺寸逐步向中、大尺寸延伸,同时向其他创新应用领域拓展,未来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目前,OLED终端材料的国产化率较低,国内OLED面板厂商对于终端材料国产化需求迫切,未来公司业绩增长驱动包括OLED终端应用需求的增长、国内OLED面板厂商市场份额的提升以及公司新产品、新客户的拓展。

问:公司目前集中在国内客户,是否考虑过向海外客户推广?

答:从OLED产业格局来看,OLED国产化进程加速,国内OLED面板厂商产能规模近全球50%,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现阶段公司OLED终端材料业务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公司OLED中间体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

问:OLED终端材料验证、导入过程以及新产品从导入到放量时间是多久?

答:OLED终端材料验证到量产导入通常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材料厂商需通过客户严格的供应商资格认证,包括公司的资质审查和工厂稽核、产品的专利审查及多轮测试验证。

问:不同OLED终端材料的研发、技术突破、难度的差异是什么?

答:不同材料在专利技术壁垒、材料性能要求、生产工艺复杂性等方面有所差异,但材料开发的技术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满足材料在OLED发光器件中对电压、发光效率和寿命以及材料匹配性等要求。公司对Red Prime材料的持续研发创新能力及丰富产业化经验,对于迭代产品及其他材料的开发及量产导入有很大的帮助。

问:公司研发模式如何?目前专利布局情况?

答:公司以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实际需求为导向,制定公司技术及产品中、长期研发战略规划。研发模式以自主研发创新为主,同时与客户及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产学研结合体,及时把握市场发展动向及研发成果转化,形成从研究开发到技术运用产业化的长效机制。截至2022年12月,公司累计申请的专利651项,获得授权专利174项,自有专利覆盖了发光层材料、空穴传输层材料、空穴阻挡层材料和电子传输层材料等OLED核心功能层材料。专利保护地区包括中国、美国、欧洲、韩国和日本等国家。

问:公司目前产能布局如何?未来产能释放怎么安排?

答:公司OLED终端材料现有产能3吨/年,另有1吨产能储备,相关设备已安装到位;此外,公司募投项目“OLED终端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规划产能15吨/年,厂房主体及室内外配套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及设备采购,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有序进行产能释放,确保及时完成客户订单交付;

调研参与机构详情如下:

参与单位名称参与单位类别参与人员姓名
国泰君安证券公司李旋坤、杨希娟
国金证券证券公司刘妍雪
申万宏源研究证券公司周超、宋涛
丹羿投资阳光私募机构朱亮、苗耀辉
永安国富阳光私募机构洪少超
人保养老保险公司刘树德
国寿资产保险公司于理、孙利萍、肖志光、龚诚
惠升基金其他巢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