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视阈下高校大学生“四方联动,双元共育”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构建

2023-07-30 00:58:18 来源:文档网

自我管理视阈下高校大学生“四方联动,双元共育”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构建

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作用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循环性。就业环境直接作用于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出现向热门行业靠拢,冷落夕阳行业的现象。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如何适应社会发展进行高校教育、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职业满意度、人生满意度,成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构建的重要研究课题。


(资料图)

一、重成果更重过程,提升“四方联动”契合度,职业生涯规划提质增效

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由社会环境、学校风气、家庭资源、学生自我认知等“四方”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选择方向、完成效果、延续周期等,只有提升“四方联动”的契合度,才能使职业生涯规划提质增效,不仅在大学期间产出职业生涯规划成果,高质量完成大学生活,更要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过程影响、深度影响,使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大势趋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1.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纵向到底,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的准确性、延续性、稳定性

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作用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循环性。就业环境直接作用于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出现向热门行业靠拢,冷落夕阳行业的现象。热门专业挑选优秀的学生进行培养,毕业后进入社会,从而进一步加剧热门行业“内卷”,拉大热门行业和冷门行业的职业质量差距,形成“作用与反作用”的循环。

但是,行业的发展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具有局限性、后置性。高校大学生在校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往往无法跟上行业变化的速度,导致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时可能已经出现行业饱和、就业难的问题,这就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新的考验,选择行业、做好行业预判成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同时,社会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等“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往往对多个行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冲击。整个社会需要重新建立行业发展秩序,并出台相应政策,配合高校建立实践途径、实践基地,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征兵入伍等,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学校需要帮助学生重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调整课程结构、实践内容等,帮助学生完成学校与社会的平稳衔接;家庭需要进行资源整合,与学生一起重新认识、重新规划职业生涯,只有提升“四方联动”的契合度,才能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准确性、延续性、稳定性。

2. 完善学校的主体作用,横向到边,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保障

大学环境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大学期间逐渐形成生涯认知、生涯区分度,并贯穿一生,所以要完善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制度保障、体系建立、队伍建设、分级管理等帮助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初探、完善。

2.1抓制度促保障,夯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基础保障

“第一课堂”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应努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开展教学示范和观摩活动,着力提升教师教学质量,规范教风建设,保证“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利用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学院两层抓手,管理课堂秩序、严肃考风考纪,保证学生在“第一课堂”的学习质量。

出台“第二课堂”管理办法,建立德智体美劳五个分类的多种指标,对思想品德、技能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提升大学生素质的指标进行细化、量化,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划定底线、指明方向、提高上限,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2.2抓统筹促融合,打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组织体系

建立一支专业化、精细化的团队,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内部运行和外部引导与监督。团队由“专任教师—辅导员—思政教师—学生骨干”“四级”体系组成,要求团队成员对社会发展、行业发展具有敏感度,对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具有熟悉度,对“00后”的话语体系具有熟练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扎实、更顺畅。

团队成员需建立“学习—交流—实践—反馈”的闭环体系,保障队伍的专业度。积极学习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宽口径知识储备,了解大学生的教育特点,为实行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保障;成员之间加强沟通交流,进行经验总结并相互借鉴,帮助团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明确队伍与学生的发展定位,调动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反馈机制,对组织体系进行补充完善,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成度。

2.3抓教育促长效,形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良好格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针对每个年级的阶段性特点设置不同的主题教育活动,完成每个阶段的教育活动,并在活动中总结提升,分步骤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任务,形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格局。

具体而言,大一年级学生面对环境转变,应更多开展适应性教育、长期目标性教育,适应性教育帮助大学生理性对待大学生活的节奏变化、课程变化、人际关系变化,更好的完成高中与大学的过渡,保证学生在过渡阶段的心理健康;长期目标性教育帮助学生增强专业认同感、学校认同感,使学生能够脚踏实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增加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大二年级学生面对更多的学业压力,逐渐形成区分度,应更多开展挫折教育、短期目标性教育,挫折教育帮助学生认识人生特点、教育特点,是职业生涯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鼓励学生有“再来一次”的勇气,对整个生涯规划周期将产生深远影响;短期目标性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渡过迷茫期,用多个短期目标的完成激励学生进行精力管理、时间管理,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大三年级学生更加成熟、稳定,对学业有更多的把握度,应更多开展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进一步进行自我管理,从而修正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大四学生面临生涯选择,应更多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在生涯选择期作出贴合学生实际的选择。

2.4抓引领促提升,形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骨干力量

学生干部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干力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抓好学生骨干的团队建设,引领全体大学生健康成长。学生干部具有人数众多、思想进步、贴近同学的特点,横向在班级、团支部中发挥表率作用,纵向在学生社团、党支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骨干引领“网格化”体系,全面带动大学生成长成才。

3. 明确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凝聚合力,强化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效能

把家校共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挖掘家长的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家庭教育是“四方联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伴随一生的,要充分肯定家庭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同时也要警惕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进行补充修正,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重效率更重效能,提升“双元共育”杠杆率,职业生涯规划步步为营

传统高校通过“第一课堂”为高校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通过“第二课堂”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拓展平台,锻炼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现代高校模糊“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界限,在“第一课堂”中融入思政课理念,“第二课堂”中融入知识学习、公益心培养等多元发展方向,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理论素养、认知体系,为国家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的时代新人。

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就是实现资源到成果转变的过程,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四方资源”的杠杆进行自我管理,实现自我革新,产出顺应时代发展、符合人生价值的有效成果。因为大学生活的在校时间为有限的3-6年,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效率,即大学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内成果的产出速度。同时,产出成果的同时更要注重效能,坚持“做对的事”而不仅仅“把事做对”,并且要警惕对效率的过分注重导致对效能的忽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杠杆率”。

1.以“认知管理”为底层逻辑,夯实职业生涯规划的根基

认知管理是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底层逻辑,只有建立正确、牢固的认知,才能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整性、牢固性、大局性。作为在校大学生,首先应该夯实对于知识学习的认知,建立“终身学习”的认知体系,明白“所有的成绩都是背后夜以继日的努力沉淀出来的”,同时也要“勇于创新、敢闯新路、敢闯新业”,利用学校“第二课堂”的资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脚踏实地,奋斗不息。

2. 以“目标管理”为结果导向,修正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

目标管理是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结果导向,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互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可行性。学校为学生建立“四方联动”平台,将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的资源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扩展视野,更好地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在“第一课堂”的学习和“第二课堂”的实践中,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自我、挖掘自我,不断修正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实现职业与兴趣的结合,实现“爱一行干一行”,立志高远,发光发热。

3. 以“精力管理”为过程体系,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的效能

精力管理是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体系,只有深刻认识自我精力,才能将精力正确、熟练地应用,从而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具有自主性、自由性。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最忌“眼高手低”,精力分配不均容易带来挫败感,甚至影响身心健康。通过更多的学习实践,进行精细化的精力管理,能够更好的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效能,拥有更多成就感、获得感。

4. 以“时间管理”为外部监督,确保职业生涯规划的效率

时间管理是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外部监督环节,进行合理的时间管理,并进行可视化的外部监督,通过时间管理的效果反馈认知管理、目标管理、精力管理的完成度,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有迹可循。通过观察学生的时间管理模式,可以直观反映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效率,经过职业生涯规划团队的分析,结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度,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产出高效能成果。

三、结语

当前社会形势多变,高校毕业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学生本人应当相互配合,横向到底、纵向到边,“四方联动”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助其形成良好的就业观。高校应将积极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平台,分别融入思政教育和知识学习,从“认知管理”“目标管理”“精力管理”“时间管理”四方面共同发力,使学生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修正职业生涯规划方向,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杠杆率”。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各方要通过相应手段实现有机结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进行完善,充分发挥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中的作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