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扭亏为盈 呷哺呷哺(00520)能否摆脱“颓势”

2023-08-28 10:23:08 来源:智通财经

8月27日,呷哺集团(00520)公告,2023年上半年集团收入同比增加32%至28.46亿元人民币。其中,呷哺呷哺销售额同比增长29.5%至13.77亿元;湊湊销售额同比增长36.8%至约14.02亿元。呷哺集团期内利润为212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78亿元。

门店规模方面,截止2023年6月底,呷哺集团在全球共运营1094家餐厅。其中,呷哺集团上半年在中国内地新开89家呷哺呷哺餐厅,27家湊湊餐厅,1家趁烧餐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餐厅网络发展方面,下半年湊湊将继续拓展新城市(300778)市场,在一线城市继续加密的同时,谨慎选择下沉市场机会,打造第二增长曲线。趁烧将持续拓店,在广州、深圳、杭州等新城市开出首店,同时也会对上海市场进行加密。

呷哺呷哺表示,业绩扭亏为盈主要由于随着疫情过去,经济活动恢复正常,客流恢复到店。同时,集团上半年开店迅猛,餐厅网络成功南下扩张。但本年度上半年集团利润被稀释,主要是由于2022年末开始的周年庆储值活动让利约1.9亿元,惟周年庆储值的让利使用期已于2023年一季度末结束,以及2023年上半年计提非流动资产减值损失人民币3160万元等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呷哺呷哺于1998年创立,并于2014年成功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被业内称为"连锁餐饮第一股"。公司在创立之初就以集团化管理模式经营,目前旗下拥有小火锅品牌“呷哺呷哺”、中高端火锅品牌“湊湊”、茶饮品牌“茶米茶”及多元业态新品牌“趁烧”,其中呷哺呷哺和湊湊为营收主贡献点。

自上市以来,呷哺呷哺的业绩一直颇为亮眼,2014年至2018年,公司营收持续增长,从22.02亿元增长至47.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约21%,净利润更是从1.41亿元增至4.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约35%。

然而好景不长,近几年来呷哺呷哺的发展颇有种遭遇中年危机的“颓势”。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呷哺呷哺收入分别为47.34亿元、60.3亿元、54.55亿元、61.47亿元、47.2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63亿元、2.88亿元、183.7万元、-2.93亿元、-3.53亿元。近五年来,净利润不仅持续处于下滑阶段,且于近两年出现了亏损。

当前,呷哺呷哺旗下品牌主要包括呷哺呷哺、凑凑及趁烧欢乐烤肉。之前,呷哺呷哺品牌一直是该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近几年,呷哺呷哺品牌的发展一直不容乐观。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呷哺呷哺品牌的收入分别为47.27亿元、35.02亿元、35.25亿元、22.8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也由2019年78.39%降至2022年的48.38%。

呷哺呷哺品牌的没落,使呷哺呷哺寄希望于凑凑。2016年,呷哺呷哺推出了凑凑,前几年,凑凑发展尚且良好,成为该集团“补血”的重点对象。然而,到了2022年,受疫情影响,凑凑收入出现了下滑,这一年其收入22.06亿元,营收占比为46.69%。

在经历了亏损后,公司也推出多项举措拯救不断下行的业绩。

在品牌策略层面,今年5月20日,呷哺呷哺宣布推行付费会员制,正式上线208元超级会员畅吃卡,这意味着将实现“正常经营+付费会员”的双重营收模式。随着会员黏性的持续增强,预计会员年复购次数提升至3次以上。公司预测,付费会员到2023年年底将带来至少6亿元的会费收入,这部分的收入将成为公司的新业绩增长点。

此外,公司还于去年9月推出“趁烧”品牌,通过进军烧肉——这一餐饮赛道相对蓝海的领域,试图为公司打造继呷哺呷哺、湊湊品牌之后公司盈利的第三引擎。呷哺呷哺在2022年报中表示,2023年,趁烧将陆续进驻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一线城市。

呷哺集团的业绩回暖也是餐饮业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由于防疫政策的优化,餐饮业成为前六个月反弹最大的消费品类。根据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餐饮收入24329亿元,同比增长21.4%。

华西证券表示,疫后餐饮市场恢复势头强劲,其中龙头餐企在疫情期间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降本增效,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凭借较强的品牌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实现逆势扩张,业绩弹性大。建议关注呷哺呷哺等。

在今年整体消费复苏的大背景下,呷哺呷哺业绩的回归也在意料之中。8月初,该司发布正面盈利预告时,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餐饮行业分析师林岳表示,呷哺呷哺上半年恢复情况符合餐饮行业整体的大趋势,就是在疫情之后的强势回归。

二级市场上,今年以来呷哺呷哺表现并不算乐观。自今年1月9日创下10.26港元的高点后,公司股价就开始“跌跌不休”。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跌超50%,若相较于年内高位,目前公司股价已然腰斩。

标签: